天猫苹果mp3好吗以及苹果mp3多少钱一个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生活家 南北桃源

前言

时间回到2005年,那时候的移动网络只有2G,那时候的MP3播放器也非常流行。大家都在听着周董的七里香,张韶涵的欧若拉,林俊杰的江南。

那年的我,喜欢带着MP3来到网吧,点开QQ音乐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歌,然后小心翼翼的将音乐传输到MP3中,带回宿舍慢慢听。几首歌反反复复的听也听不厌。

而那年的苹果,发布了iPod shuffle,小巧的口香糖造型,给我心里种下了一棵小草。

这棵小草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拔掉,一是身边有魅族之类的国产播放器,另一个原因是苹果的东西太贵了,第一代上市的价格好像要一千多。。。时间过得很快,一直到了今年的7月28日,苹果官方下线了iPod Shuffle,12年的路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虽然一直没有拔草,却在一次站内的评论抽奖活动中,有幸抽中了一台iPod shuffle,让我来晒一波iPod shuffle中奖秀吧。

京东页面上写着:“7月27日苹果宣布shuffle停产,一个时代结束了。买一个收藏吧,收起你这些年的眼泪和欢笑,感动和匆忙”。

停产以后,并没有出现停产后就被抢购一空的情况,截至现在,这款iPod shuffle依然有货。所以说情怀牌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啊,会买它的人也许早就已经买了,不知道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去买它。

外观展示

↑45度角包装照,透明的外壳,可以一眼就看到秀气的iPod shuffle。外壳6侧分别是不同的造型,做工还蛮精致的。

↑外包装的一侧,是产品的名称。

↑外包装的另一侧,是产品型号及条码、生产日期等信息。

↑外包装的另一侧,到了这一面,需要翻个底朝天才能看到正面的苹果 LOGO。奇怪的设计。。。

这里有一个带有黄色小标的胶带,撕开它,就可以打开包装了。

↑盒子背面,是产品的一些备注信息,如配件组成,系统要求等。

↑正面就是iPod shuffle的本体。

↑轻轻的撕下外面的一圈胶贴,打开盖子。

↑拿出iPod shuffle,可以看到后面的纸上印着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好了,以上就是全家福。

↑纸质文件比较简单,一份简短的入门说明,信息表,有害物质表,还有一个苹果特色的贴纸。

↑iPod shuffle正面,简洁易懂的五个按钮,盲操作也不太容易出错。

↑背面是夹子。夹子上面是苹果的Logo.估计是激光雕刻出来的。

↑上方,是一个三段式的开机,顺序播放,随机播放的按钮,触感不错。

中间是是VoiceOver按钮。

边上的小孔是电量指示灯,可以显示绿色电量充足,橙色电量适中,以及红色电量低。

↑附赠的耳机是平头的,不带线控,长度比一般耳机稍短一点,只有90CM的长度。这个长度刚好够把iPod shuffle挂在衣服上,不会有太长的线露在外面,也不至于太短(至少我使用着是这样的)。

↑将原装耳机插上iPod shuffle,贴合的弧度,让它们融为一体。

↑这是数据线兼充电线,一端使用的是3.5mm的音频接口,为机身节约了一个接口,但是这样的设计,要是这个线掉了怎么办,要是没电了,想充下电,找不到线怎么办。。。

使用感受

为了使用它,我先下载了反人类的iTunes:

然后,将iPod shuffle 插上电脑,再把电脑里的音乐传输到iPod里面:

然后,弹出设备:

再换上耳机,开机,才能听到歌。

现在的人啊,性子都非常着急,想要的,现在就要。

人呢,总是越来越懒的。大家现在拿起手机,插上耳机就能听歌,而那些愿意捣鼓的人却又看不上消费级的MP3,以至于这条产品线被苹果大大给放弃了。

算了,都被抛弃了肯定有各种被抛弃的理由。先不管那么多,回过头来,谈谈这个iPod shuffle的音质吧,用原配耳机刚开始听的时候,总觉得声音怪怪的,对于各种声音的表达都感觉偏了那么一点。怎么描述呢,比如你拍一张照片,有种在白平衡失衡的感觉,明明是在阳光下拍的,却被蒙上了一层滤镜。

仔细听了几首歌下来,整体都有点偏的情况下,反而觉得这个原配耳机的表现竟然还不错,解析力也还过得去。也许我的耳朵自我平衡了吧,也许这就是iPod shuffle独有的白开水特色吧。

iPod shuffle支持的音频文件格式:AAC (8 至 320 Kbps)、Protected AAC (来自 iTunes Store)、MP3 (8 至 320 Kbps)、MP3 VBR、Audible (格式 2、3、4、Audible Enhanced Audio、AAX 与 AAX+)、Apple Lossless、AIFF 与 WAV,好像缺失了对于APE格式的支持,但对于消费级MP3来说,我认为也差不多了。

手上刚好有魅族的ep21HD耳机,128欧的高阻抗,推起来有点吃力,但是音量调到最高以后,却发现听歌的效果比手机推起来好多了。而且,也没了原配耳机那种蒙了一层滤镜的感觉。

手边还有一副vivo x7之前留下来的一副XE600i耳机,试听了一下,vivo的耳机本来就偏暖,试听效果感觉发声比较准确,声音比较通透,不错。

以上听感纯属个人玄学感受,不代表大家听了也能有类似的感受。但是,iPod shuffle秀外慧中的表现,应该是用过的人都能感受到的。

谈完音质,那就再谈谈它的另一个特点,秀外慧中的秀外。

↑把iPod shuffle在掌心,只是这么小的一点点面积。29*36mm的尺寸,含背夹也只有8.7mm的厚度。12.5g的重量,可以随心所欲的将它挂在你想挂的地方。

↑背面夹着的模样。

↑正面夹着的模样。

↑夹在袖口上。

↑夹在衣襟上。

反正,你想夹哪里就夹哪里。

总结

优点:1.小巧;2.持久;3.音质表现过得去;4.纯粹的播放器;

缺点:1.被时代发展抛弃;2.被苹果大大抛弃。

谈谈我的个人想法吧,iPod shuffle作为音乐播放器来说,确实足够优秀。但是,对于消费级的播放器市场来说,大家并不太接受它了。因为它的功能很容易就被取代,而且,现在的4G网络以及WiFi的布局,以及在线版权时代的到来,大家对于音乐来说更愿意接受在线播放,换句话说,大家更愿意想听点啥就点开就能听,而不必将音乐拷贝到播放器中等繁杂的步骤。

另外,比如网易云音乐,听歌的同时可以看到评论区大家对音乐的感受,甚至看大伙在评论区讲故事,可以看出现在已经差不多是一个后在线社交的年代了,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让人接受。至于iPod shuffle这种离线的方式,听歌的人也许会有种孤独感。话又说回来,在夜深的时候,掏出吃灰的它,再掏出吃灰的Kindle,独自一人躺沙发上安安静静的看会书,也是一种人生乐趣。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你会收获更多相关优质内容

 

 

拒绝参数,只谈体验,关注导盲犬小抠,真实解读您熟悉的数码产品,本文阅读预计耗时3分钟。

MP3播放器市场,自从安卓机器人搅动行业后,各个搭载这个智能系统的机器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在这个大景下,也有很多老牌厂商坚守阵地,推出极有自家特色的产品,比如洋品牌微软,曾经就打造出一款叫zune的MP3播放器。这款播放器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高达120g容量的硬盘式存储空间(定制特别版),外观设计上则继续沿用微软风,旨在对标苹果同时期的ipod产品。使用zune,可能再也不用担心存储空间问题,且其使用体验确实“独到”。

由于小编手上拿到的是二手版的zune,其成色受到一定影响,但整体外观还在八九新左右,能够正常使用。外观来看,zune的造型其实与一般MP3没有两样,但稍微转动下机身,就能发现它的ID设计与众不同,很有辨识度。这个辨识度首先体现在zune的正面,其布局分为屏幕和实体按键,大致是三比二的比例区域划分。屏幕没有什么特别,是一般的3.2英寸大小,zune的特色在于按键区,它使用了超大实体按键,面积几乎占到了整个按键区一半以上的大小,处在正面中轴线位置。与这个单独的大按键比较,它周围还有几个形状相同的小按键(等比例缩小),分别定义为播放、暂停、菜单、返回等功能。

使用zune时,大按键处在正面边缘,触感和识别位置非常靠前,便于按压。侧面来看,zune正面的这几个按键稍微凸起,反馈力度稳定,配合机器机身布局,相得益彰。从按键到机身,zune的风格属于棱角分明的轮廓,正反面及边框立体且突出,纯色涂装,毫无违和感。与同时期的MP3和手机比较,zune的设计语言很简洁,没有多余的元素点缀,但唯一扎心的地方是边框上的数据接口,非常宽阔,典型的异型口子。和苹果前期的产品一样,zune这类稀有的接口通用型差,扩展性能几乎为零。

撇开机器外观,zune的核心配置就是它那超大的硬盘式存储容量,标配是80g,特别定制版的则给到了120g。这个容量标准,不说与同时期三四个g内存的大众MP3比,即便是现在,依然没有对手,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知道,即便是手机,其容量也只是在近几年上升到100g以上,而zune几年前直接上到120g,作为MP3播放器,这种跨越式配置,一时无双。

那么,具体来说,zune这120g内存可以放多少媒体文件呢?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换算,以这台120g的zune为例,它实际可用空间在100-120g左右,单放MP3音乐文件,标准码率4mb为准,可以存储超过2万首歌曲,即便算上20mb大小的无损音乐,它也能存储超过5千首歌曲。至于MP4文件,由于其码率和长度不定,仅算长度在90-150分钟之间的电影,以单部电影视频3gb大小为例,zune能存储超过30个同质量和大小的文件。这样的数值其实不用刻意计算,毕竟zune的硬盘式容量实打实存在,它的专业也体现在这个容量参数上。

作为一台专业多媒体播放器,zune有的功能,大概都能猜到,像传统的听歌看视频没问题,毕竟人家微软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业户。实测来看,zune的菜单界面有些“意外”,它并未用常见的九宫格布局,而是单纯的上下切换布局。具体来看,菜单每项都是一个选项块,其开头由标志性的字母题头填充,左对齐之后,视觉观看较为和谐。有意思的是,zune的功能还支持收音机,这个同样意外,毕竟是微软风的东西,加一个收音机,多媒体的表现更加具体。

实际使用zune,也发现它的很多细节非常独到,像纯粹播放音乐,通过自带电池,zune可以持续播放32小时以上。虽然现实情况是持续播放时间不会达到这个界限,但通过断续播放,持续累积,zune用上几天完全没问题。当然,zune也有槽点,它不止有前面提到的扎心数据接口,再就是歌曲下载也非常麻烦,需要通过微软系统的同步功能导入,有点类似苹果的风格,对小白来说不友好。

纵观zune 120g这款MP3,可以发现,它无论是外观还是系统体验,都算得上出类拔萃,领先同期产品一个时代,不愧为对标iPod专门推出的产品。作为一款播放器,zune足够让人铭记,以至于后来诞生诸多模仿者,但事实证明它们都只是跟随而来的打酱油角色,zune不说其它,单就硬盘式的海量存储空间这一项,就足够继续称霸媒体播放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