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摩托罗拉v998还有摩托罗拉v8

 

不知细心的人是否发现?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以薄取胜”。它既可以给人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可以让人感到轻松无负担,“薄”就是人们追求的潮流和目标。

房间里,情侣愿意选择更薄的套套来享受亲昵感受(如果不懂,那就多看看杜蕾斯的文案);食物中,人们更喜欢皮薄馅鲜的饺子,饼干是更薄更脆更爽口,似乎只有薄才能满足人们的味蕾。

穿着上,女性的服装越薄,越能带来诱惑力和神秘感,如轻纱、丝袜等;彩妆界,妹子们如今都喜欢裸妆,淡淡的近乎素颜的化妆能让肌肤清透基本没有负担,给人“吹弹可破”的感觉,视觉上看起来更加清新自然。

但要说将“薄”贯彻得最为彻底的还要属电子产品了。还记得第一台手机(摩托罗拉 Dyda TAC 8000X)诞生时,重量达到了1.8斤,名副其实的板砖,而如今的手机机身重量则是以克、机身厚度以毫米来做计量单位,期间手机所经历的“薄”蜕变长达40余年,漫长岁月里不乏会出现许多精品。

所有手机中,摩托罗拉的L系列可以说是“薄”的代名词,它的定义是“超薄直板”。当年,很多人都说:“如果你想要一款超薄直板手机,那摩托罗拉L系列一定是首选!”这次我们收集到了三款摩托罗拉过去的L系列手机,看看在十多年前,手机的“缔造者”是如何将手机做薄的吧?没有提到的机型,后续有机会我们也会尽量补上,欢迎后期持续关注其他系列的回顾盘点。

摩托罗拉L2000

90年代末可以说是手机外观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这一阶段的手机的外观逐渐变小、变轻。1998年,摩托罗拉V998凭借80克的重量、超长的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被称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上市之初就被疯狂炒卖到上万元),那时可以说是摩托罗拉的高光时刻。

不过摩托罗拉并没有沉醉于V998的成功,2000年摩托罗拉除了推出了一款有着“白富美”形象的V8088外,还推出了一款第一台支持全球漫游的手机,它就是摩托罗拉L2000。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机在全球拥有多个不同的频段,这样的好处就是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都会有适合你的手机通讯网络,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话难、音质差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手机的方便性和应用性。可是在多年以前,手机仅仅支持900MHz GSM网络,即便诺基亚推出了适用于GSM 900MHz/1800MHz的双频手机(诺基亚6150),但随着人们出差、出行及相关旅行的增多,发现仅支持双频的手机在北美地区依旧无法使用。

于是摩托罗拉推出了适用于GSM 900MHz/DCS 1800MHz/PCS 1900MHz网络的L2000,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支持GSM三频的手机,可以让用户自由地在五大洲120个国家进行通信,让全球通成为了可能。

天猫网摩托罗拉L2000重量为108g,三围为130×46×24.6mm,同时还具有雅典黑、银河灰及深海蓝三种颜色可供选择。而且还创新的内置了Modem,当使用外接数据线时,可于电脑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发送传真、电子邮件及上网浏览。虽然没有V988和V8088那样拥有光芒四射的身份,但它让跨国联络不再成为各路商业大亨的困扰,也算是一款手机通信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了。

摩托罗拉L6

2000年之后,手机市场上的逐鹿者逐渐增多,市面上开始出现采用彩色显示屏的手机,并且功能上更加丰富,配备摄像头的手机也开始出现。这时期的手机不再仅仅是用作通讯的工具。

虽然说摩托罗拉L系列主打的是超薄直板系列,但是却将“超薄”理念变成手机潮流的宠儿却是V3,它拥有无可匹敌的超薄金属机身,以轻薄的刀锋造型著称,其厚度仅为13. 9毫米,彻底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于折叠机的观念和看法。推出之后,这款手机便很快成为了,手机业的发展增添了一道彩虹,之后摩托罗拉“超薄”系列的阵营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超薄机型被陆续投放市场,其中2006年上市的L6算是完美继承了V3“超薄”血统的直板手机。

虽然摩托罗拉L6拥有的10.9mm机身不算当时最薄的直板机,但凭借其精湛的设计与做工,L6在面对同样打着超薄旗号的直板机型面前依旧略胜一筹。手机整体由金属打造,外表冷峻,80克的体重即使女士也能轻松接受。

正面依旧延续了摩托罗拉的传统设计风格,上方刻有“M”字的经典标志,V3上的“镭射键盘”也移植到了L6身上,不过移植的是只是导航键和按键的形状设计与布局,L6的金属按键比原来V3按起来要更加生涩一些。简洁而富含科技气息的侧面设计让原本超薄的机身显得层次感突出,视觉冲击力满满。由于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场,所以L6配备的屏幕表现有些不尽人意,STN屏幕材质加上128×160的分辨率、1.8英寸的可视面积,导致屏幕显示效果欠佳。

配置上,L6机身内存为10MB,支持蓝牙无线连接,可以很快的实现与其他手机的互联。内置一颗3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4倍数码变焦,支持176×144像素的3PG格式视频拍摄功能。L6将此前V3时尚风格和流行态度进行了完美的演绎,简洁的设计及相对低廉的售价也令其大受好评。

摩托罗拉L7

当L6在大陆市场推出不久后,L7便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了,虽说两者都是主打超薄理念,但L6与L7在设计、配备、功能应用以及市场定位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本质上来说,L7和L6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而设计的,L6所主张年轻化、大众化于L7所要求的是个性更为稳重、品位更高阶。

外观设计上,L6以10.9mm的厚度傲视群雄,L7则仅是以不足1mm(11.9mm)的差距退居其次,但是L7的机身看起来更加威力十足,比如听筒采用了更具线条感的弧型设计、键盘用了激光镭射的制造工艺、按键通过一层塑胶营造出了立体感等等。不过个人比较喜欢L7金黄色的底色,经过圆环处理的按键表面散发出激光镭射的光芒,看起来相当炫酷。

机身背面L7与L6唯一的改变便是将原来的视频录像标记改为了存储卡的标记,这也就是L7与L6的最大区别之一,一个支持T-Flash卡扩充功能,另一个则不支持(笔者拿到的L7“年代久远”,存储卡的标记已经被抹没了)。此外音乐也是L7的卖点之一,因此增加了MP3的播放,机身左侧添加了音量调节键,下方为语音控制功能的快捷键。

摩托罗拉L7要比L6定位高端一些,所以屏幕材质上没有吝啬,1.8英寸的屏幕采用了26万色的TFT材质,分辨率更是去到了176×220像素。不过L7的摄像头倒是与L6一样,内置一颗3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4倍的数码变焦,没有闪光灯的支持,自拍镜头仍旧没有提供。

L7相对L6的变化还是相当大的,屏幕提升、存储卡的支持均是L7的卖点,可惜在摄像头落后降低了L7的魅力。当时,售价在2500元左右还较为合理,凭借着超薄的特性还是在市场站住了脚的。

总结

“薄”能给人视觉、触觉享受,摩托罗拉当年明白“板砖”手机肯定是无法迎合用户的使用需求的,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将手机“缩小”,之后在以高审美标准打造出了摩托罗拉V3这一经典的超薄手机,并且利用L系列将“超薄”理念发扬光大。那些年,主打“超薄”理念的手机有很多,但像摩托罗拉这样成功的厂商却找不出第二个来。让笔者感到可惜的是,目前只收集到了三款L系列机型,不然还真想尝试一下它们的超薄手感呢!

 

 

目前,游弋在世界各地的摩托车中,绝大多数都配备了4缸或更少缸数的引擎,以及少量昂贵的6缸车(来自本田、贝纳利、川崎和宝马)。

6缸绝对是公认的豪车,但它们在V8面前,也得夹着尾巴。多年来,人们对美式肌肉车赞赏有加,其魅力来源就是V-8发动机。人们喜欢引擎发出的独有轰鸣,无论是美式车所采用最为人熟知的十字平面曲柄设计,还是像法拉利V-8那样的更具异国情调的平面曲柄布局。

下面,是外媒评选出来的十大V8引擎摩托车(排名不分先后),引擎声响就不放出来了,怕你耳朵会怀孕。

01、柯蒂斯·Curtiss V8

这辆摩托车由航空先驱Glenn Curtiss创造,他自己设计出V8引擎,并将它装在一个没有悬挂的车架上,这看起来更像是辆自行车。也许,创造者还是1900年代的自行车赛车手吧。

这款风冷V8引擎排量为4410cc,号称拥有40马力输出。在19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曼德海滩,他以220km/h的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人”。几年后,汽车车手们把速度记录提高了,但柯蒂斯的摩托车速度记录一直保持到1930年。

很遗憾,现在我们无法找到柯蒂斯V8任何的影像资料,所以我们只能想象112年前一辆“自行车”,以200+的速度呼啸而过……

02、Boss Hoss

在世界各地生产的V8引擎中,雪佛兰的小V8可能是保有量最大的,所以当它与摩托车相结合时,人们并不感到很奇怪。Monte Warne于1990年创立Boss Hoss Cycles公司,并在1996年开始生产搭载雪佛兰V8的两轮巨兽Boss Hoss。

实际上,这是个糟糕的做法。工程师将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自动变速箱直接植入到摩托车,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然而,Boss Hoss的销售成功(史上卖出最多的V8)让人们只能去忽视那些可笑的问题:超过450kg的重量和过剩的445马力功率。截至2006年,他们就已经售出了4000多台,到今天这个数字恐怕得翻番。

03、Larazeth LM 847

这同样是一辆搭载汽车发动机的摩托车,它采用玛莎拉蒂V8并进行了疯狂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四个轮子,两两并列,而且每个轮子都配有独立的单摇臂。

这款引擎的排量为4691cc,采用90度交叉平面曲柄设计,在7000转时能产生470马力动力。

04、诺顿 Nemesis·复仇者

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诺顿复仇者能够量产的话,可能V8一哥就非它莫属了。但它一直未能最终定型。据称,其1500cc的V8引擎能够将转速拉至17000转/分,最大功率为290马力。这款引擎基于诺顿的750cc 直列4缸Manx项目,工程师Al Melling提出了使用一对四气缸组合成为V8的想法。

可惜的是,这款车没有取得最后的成果,因为那个时期正是诺顿衰退的时代。当时有几个独立项目都无法预知收益,“复仇女神”同样不幸胎死腹中,只能成为摩托车历史上的一个曾经。目前,原型车和测试引擎在英国伯明翰附近的国家摩托车博物馆陈列。

05、本田CB800 V8

和命运多舛的诺顿不同,这款本田V8源自自家神车CB400。 他们的做法很简单,给CB400F量产车安装上第二个气缸组,于是,它就成了这款风冷的V8。除了略微拉伸的车架之外,整车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修改,一眼看去,它仍旧是工厂量产车的比例。

06、Aurora 地狱之火OZ26

“地狱之火”OZ26是由著名设计师蒂姆·卡梅隆(Tim Cameron)设计,这是一款过度大胆的设计。它采用定制的平面曲柄2575cc排量V8引擎,气缸组夹角为80度;声称在9500转/分时能产生令视网膜挤压的417马力。

“地狱之火”是机械工程师文森特·墨西拿(Vincent Messina)的作品,他是一名现居泰国的澳大利亚人,前赛车手。多年来,他一直梦想着造出一款“超级摩托车”。 其硬壳式设计采用了Hossack式前端和轴驱动的后端,轴距为1600mm,干重为270kg。

07、PGM V8

这是一辆拥有1996cc排量的V8超级运动车,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前WSB和MotoGP机械师Pat Maloney的心血结晶。这是一款由两台雅马哈R1引擎组合而成的V8,它们采用90度夹角,排量接近2.0L。据称,它在12800转/分的额定转速下能够输出334马力,其峰值扭矩214牛米,对应转速为9500转/分钟。

这款V8引擎被挤压在一个铬钼框架式车架内,后摇臂采用CNC加工而成。它的轴距为1540mm,湿重242kg,算得上是比较合理的设定;此外,Brembo制动、Ohlins避震、Akrapovic排气和Motec电子组件整合搭配,可能它就是最运动的V8吧。

08、Drysdale V8

这也是一辆来自澳大利亚的V8摩托车,其来历可以追溯到1997年。起初,伊恩·德赖斯代尔以一对雅马哈FZR400气缸为基础,创造出这款750cc排量的V8,其动力为161马力。后来,在成功的鼓舞下,德雷斯代尔又以FZR600气缸为基础创造了一个1000cc的V8版本,同时增加了缸径和行程,为适宜改造,其曲轴箱采用砂铸工艺。再后来,还有高度改进的FZR1000离合器和重新加工的YZF750变速箱等更多雅马哈组件被运用到V8车型中。

据澳大利亚记者报道,有4辆Drysdale V8s被买家购得,平均每辆大约8万美元。而图中这辆早期的750cc版本很遗憾被从店里偷走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

09、Morbidelli V8

在所有使用V8引擎的公路型摩托车中,Morbidelli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款。然而,惊人的4万美元售价(2001年吉尼斯世界上最昂贵的摩托车)和Morbidelli不稳定的财务状况导致1998年仅有4辆V8(包括原型车)被生产出来。这个拥有5座世界冠军奖杯的厂商最终以破产而告终。此外,著名汽车设计公司Pininfarina所带来的奇怪造型也成为该车的阻碍,特别是1994年第一款车型,具有令人不安的头灯和双色油漆设计,在那个年代可能过于超前了。

当然,Morbidelli的核心是它的847cc排量横置V8引擎,相比Boss Hoss雪佛兰引擎来说,它那紧凑的尺寸和对细节的考究让人眼前一亮。200kg的整备质量显得颇有绅士风格,动力被锁定在120马力,且采用轴传动,最高时速为240km/h。

10、摩托古兹V8

在所有V8摩托车中,真正意义上被用于“实战”的,是1955年首次出现的摩托古兹传奇赛车V8。这个拥有90度V缸的特殊赛车仅有499cc排量,但却能跑出将近80匹的马力,加之其气动设计的整流罩外壳,这款车能够达到275km/h的最高时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无疑是惊人的成就。

但是,这位GP怪兽在持续三年的比赛中受到了无数机械问题的困扰,它总共只赢得了三次GP冠军和1957年的意大利杯的冠军。最终,它只有5辆被制造出来。

有态度,有温度 @摩托派

掌上车库及海量资讯,

请下载摩托车APP或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