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代的都市年轻人来说,手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但是和传统的手作不同,现在的人更多的是玩玻璃烧制这种小众的东西。
经过加热后变软的玻璃就如同面团一样,可以“任人拿捏”,不但能做出精美的果盘餐具,还可以打造成漂亮的装饰工艺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用玻璃烧制出精美的物件。
如何制作玻璃物品
一直以来,玻璃都被称作是穷人的钻石。这句话的确不假,因为玻璃也可以像钻石那样,用专业技术手法切割出不同的形状,但是它的价格却比钻石便宜许多。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的玻璃门窗外,大众所能看到的玻璃都是已经制作完成,并且已经被固定好形状的装饰工艺物品。
不过,热导性差、没有固定熔点但有表面张力这几个特点,也让玻璃成为了很多喜欢DIY人士的心头爱。
但是玻璃具体是怎么烧制,又如何被制作成物品的呢?
常见的玻璃烧制工序一般有四道,分别是配料、熔制、成形和退火。
第一步需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材料单子把各种原料在混料机里进行混合,一般常见的玻璃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和硼酸等等。
第二步就是要进行一个非常复杂的物化反应过程。
需要把这些原料进行高温加热了,让它们在加热后形成一种没有气泡的玻璃液体,而这种液体就是为了之后制作成玻璃物品的重要物质。
将这些原料放进能耐高温的容器里,随即再将容器放进专门的高温玻璃窑里边加热。
一般熔制玻璃的温度都在1300到1600度之间。
第三步要把熔制好的玻璃液制作成有各种形状的固态物体,但是这种成形的过程也是要在一定的温度内才可以。
此时需要把玻璃先从液体的粘性状态变成可塑性的状态,最后再转成脆性的固态。
一般成形的方式有人工制作和使用机械成型两种,现在一些艺术家通常是采用人工方式,而一些制作玻璃物品的厂家则选择机械成型。
最后一步至关重要,如果这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即使制作出再好看的玻璃物品也没有用。
这关键的一步就是对玻璃制品进行退火,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降温的过程,但是又不能直接降温。
如果直接将玻璃冷却,有极大的概率会在后续的存放运送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突然破裂的情况。
通过以上这些工序可以看出来,制作一个玻璃物品是非常不易的。
即使是制作一个小餐具,流程也十分复杂,下面就来看看好看又实用的玻璃果盘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
精美玻璃果盘的诞生
果盘是家庭中常见的一个物品,大多数都是由玻璃制作而成的,既美观又便宜。
在制作时,工人会先把已经烧制了1600度的玻璃液放进事先准备好的铁质模具里,并且把多余的玻璃液剪断。
接着,再用重达6吨多压力的液压机对模具里的玻璃液进行压制,使其充分的填进模具的每个缝隙,这一步结束之后,原本还只是块面团状态的玻璃就已经转变成一个带着好看花纹的小碗了。
但这时候的玻璃碗还是非常柔软的状态,不算完全制成,还需要继续加工。
为了让这个玻璃小碗尽快冷却下来,一般工人都会把它放在一个特殊处理的砖头上面,这块砖头一般被加装了冷风管,就是专门用来冷却玻璃制品的。
接下来,玻璃小碗还要再经过两次瓦斯火的烧制,这一步在专业术语里叫做“过火”。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玻璃碗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看起来也会更加的有光泽。
再接着,玻璃小碗就要经历最关键的一步了。
工人会把这个玻璃小碗再放入熔炉,把它烧制成全身通红并且软化的状态,再由另一个工人用一个长杆把原本的小碗压成扁平的样子。
这一步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一旦没有把这个玻璃小碗压扁压平,那么之前的所有工序全都要废掉了。
而被压好的玻璃需要经过两根铁棍,这一步是为了让玻璃的部分边缘往上进行弯曲,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果盘增加一个把手的时候,底部有可以和盘子连接的地方。
为了制作这个把手,工人就需要按照前边的流程再次加热制作出一小块玻璃。
不像盘子那样只需要好看就行,这个把手还需要兼具防滑的功能,否则玻璃原本就是比较光滑的,不加一道特殊的防滑工艺,这个果盘也是非常容易碎掉的。
因此工人就会把烧制好的这一小块玻璃放进一个有条纹的模具里面,为这块玻璃加上一些防滑的条纹。
之后再一次将这块玻璃进行加热和软化的工序,这个把手就快要完工了。
接着,工人把这块玻璃放在之前制作好的盘子上,一只手对装着盘子的工具进行旋转,另一只手夹住玻璃进行延伸拉长。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果盘的防滑效果,也能用来装饰,让果盘看起来更加的美观。
将把手的长度拉伸至合适的尺寸以后,工人就会把另一边也固定在盘子底部,然后继续用滚筒对把手进行塑形处理。
只见工人用滚筒在把手上反复摩擦以后,果盘把手的形状就完全呈现出来了。
最后,再把提手和盘子底部的衔接处进行加固处理后,就可以把这个玻璃果盘放进烤炉中,让它逐渐冷却。
而一个带把手的家用玻璃果盘就这样制作完成了,这样的果盘看起来非常透亮,放在家中十分别致。
以上就是一个玻璃带把手果盘的完整制作过程,这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水平,只要有一步没有做好就要从头再来,不仅浪费物料,也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见识过经过高温烧制后像面团一样的玻璃被加工成果盘,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那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哪些玻璃物品吗?
生活中的玻璃制品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玻璃制品的身影,它被运用在各个领域,比如医疗、建筑、化学、家居以及艺术品等等。
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玻璃制品都有哪些神奇的用途吧。
首先在医疗行业,玻璃通常都被用在一些医疗器材方面,比如我们熟知的瓶子、注射器、手术用的镜片等等。
还有一些不为人熟知的用途,像是手术室的照明灯、针头的保护器、隔离帘等等。
玻璃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有着高强度和透明度的优势,而且非常便于清洁,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玻璃制品被运用到医疗中去。
其次,玻璃还被用在建筑方面,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楼房窗户了。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和提高,现在的建筑玻璃已经不单单是用来满足采光了,还可以保温、调光以及装饰等等。
玻璃也成为水泥、钢材之后的第三种被建筑行业使用最多的东西。
再一个是化学领域内对玻璃的使用。化学玻璃通常会比普通的玻璃更加耐热和耐腐蚀,这就让玻璃常被用在实验室和化学仪器上面。
在实验室中,很多化学试剂都具有强酸或强碱性,一般的容器非常容易就被腐蚀了,所以化学玻璃就在实验室中非常受欢迎。
接下来是玻璃在家居的使用,我们平时常见的就是一些玻璃餐具、茶具和酒具等等。
相比于前些年人们喜欢使用的不锈钢餐具来说,现在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玻璃材质更加健康,很多家庭已经抛弃了不锈钢换上了玻璃餐具。
这也充分说明了玻璃材质对于人体来说确实是无害的。
另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能看到玻璃制成的显示器、灯泡、门窗等等,而且很多酒瓶的材质同样是用的玻璃。
最后是玻璃常被用在制作工艺品和艺术品上面,在工艺品方面一般会有灯工玻璃、琉璃工艺品等等,多数都是作为装饰或者拿来送礼。
玻璃制成的工艺品一般有挂件、花朵、动物、花瓶、烛台等等,制作的工艺非常繁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有一种浮雕玻璃最有价值,这种工艺品需要工人用嘴吹制,还要经过手工雕刻,才能呈现出色彩和立体感都很强的浮雕工艺品。
一般这种浮雕玻璃都是在展览馆可以看到,每一件都闪耀夺目。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手表盘、滴管等等都是用玻璃制成的,看来玻璃在日常确实是非常普遍的。
结语
玻璃制品不仅能制作出日常人们所需的果盘、餐具等物品,还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用处,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而那些玻璃工艺品也为大众的生活提高了审美和格调,为家中增添了不少色彩。
作者:沧海
编辑:二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这个小渠道正式投入运营才一年多点的时间,用户量级并不大,但他们通过SDK获取到的用户留存率达到了84%。
跟一些类型的游戏产品一样,渠道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长期发展下来,大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掉量,更别提那些在大渠道夹缝中生存的小渠道。
果盘游戏就是这样一家小渠道,但他们通过渠道和社区两手抓的形式,用社区运营增强用户黏性,拉高渠道活跃度,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通过SDK获取到的用户留存率达到了84%。
从PC网页来看,这个小渠道似乎并没有什么特色
社区化运营,增加用户流失成本
从用户经历的流程来看,果盘游戏和大多渠道毫无区别。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有足够的附加值是果盘首先考虑的问题,他们认为社区可以达成这个目的。
用户流程示意图
渠道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掉量。果盘游戏CEO马朔表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用户的流失成本太低,“做社区就是加重用户的流失成本。”在果盘的运营理念中,渠道和社区相辅相成,如果只有渠道而没有社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留存低,需要持续导入足够的新增用户才能维持活跃;但如果只做社区而没有渠道,商业化能力就会显得比较弱。
马朔认为,用户玩游戏,其实最想要的是和别的玩家能够形成交互,“最好的方式就是社区。”在他看来,社区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三点:1. 增加用户的流失成本,让用户在社区里把游戏中的经验和成就分享出来,一旦他的这些内容在平台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基本上就很难离开;2. 帮助平台探索用户需求,一个用户会有什么内容产出,能非常直观反映出他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直观地给运营展示用户到底喜欢什么;3. 用户产生的优质内容,往往能为运营提供素材,不管是用于展示推广还是活动,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社区内容轻度化、视频化
进入果盘游戏的用户社区,最多的用户产生内是游戏视频,很少见到传统社区中的图文讨论帖。对此,马朔这样解释:“从前年刚刚成立开始,我们认为内容视频化会是一个大趋势。”
1. 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圈子里的文字内容趋于减少,秒拍、小视频等视频内容越来越多;2. 用户越来越趋向于喜欢更轻松、更简单粗暴的展示方式。基于视频内容需求的考虑,果盘相信内容视频化一定可以取代传统的图文讨论帖。
他们在社区鼓励用户通过视频的形式和其他用户产生交互,同时据马朔透露,他们将在下个版本通过SDK支持用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一键录制,游戏结束即可加上自己的评论进行上传。他们希望这样的方式能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同时让用户产生“自己沉淀记录了很多东西”的想法,对增加用户流失成本这一关键点进行强化。
用户经常发布的视频,也能客观反映出用户正在玩、经常登录的游戏,这些数据果盘都会进行记录,通过这些数据给运营提供游戏品类深度运营参考。如果是常玩重度游戏的用户,平台则会在新出重度游戏时给他推送,并通过一定的礼包福利吸引他;如果是轻度休闲类游戏玩家,平台则会推荐更多有趣的视频、游戏代言人的花边新闻或者是一些游戏周边等内容,毕竟休闲型玩家并不在意游戏本身的玩法,平台会更多从包装的角度去做推荐。
虽说社区以用户对用户的交互为主,但果盘官方也会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刺激用户进行讨论。在果盘社区运营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消灭0回复。马朔表示,每个用户的帖子他们都有参与回复,一方面将部分用户的回复顶高,提高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刺激用户互相晒。同时他们还会将一些常分享的用户组织成小的群体,让他们自发地进行沟通交流。
降低门槛:让非R用户有机会成为VIP
同大多数渠道一样,果盘游戏也有相应的VIP体系,包括平台通用货币(果币)的设置,根据用户在平台上的充值消费情况对VIP等级进行划分,并基于不同的VIP等级提供不同的VIP服务。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小渠道和大多数渠道相比毫无区别,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劣势,毕竟用户基数同一些大渠道比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
果盘的做法很讨巧,他们将社区运营作为了打造渠道活跃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大多同行所做的一样,用户在果盘可以通过充值消费来提升VIP等级,但同时,果盘也在用户社区开通了日常任务以及多种下载、新产品体验以及寻找产品BUG等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活动,或者是通过社区活跃度换取果币,再产生消费来提升VIP等级,其中通过社区活跃换取果币占了很大的比重。
包括用户需求的获取,果盘也通过VIP体系对其进行划分。通过多次的调研和回访,大R用户的普遍诉求导向是VIP体系中高等级VIP服务种类的扩充;而中、小R则更加在意平台活动,他们有一定量的需求但又非常在意价格;非R就更在乎日常福利体系和任务体系,他们更关心如何通过活跃来获得果币。
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提供各自最看重的VIP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黏性和渠道活跃之间的关联,果盘通过社区运营,一方面让用户在社区中产生内容,产生黏性;另一方面在渠道中建立VIP体系,并迫使一部分用户用社区黏性换取渠道活跃。用马朔的话来说,“不管是大R、小R还是非R,都能在这个体系中有向上爬的可能,同时社区中的内容沉淀又让大部分用户不会轻易选择流失。”
内容向客服体系,流失召回率40%
从平台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游戏是在做内容,但用户可能会在不同的平台上下载到相同的游戏,这已经不是可以做差异化的内容,那区别就只能是在下载后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上。“渠道同质化严重,我们就从内容上强化竞争力。”果盘在这项服务中加入了更偏向游戏内容的客服体系。
马朔总结了用户通常会遇到问题的三种情况:1. 游戏操作方面,如何充值、登录,以及机型适配等常见问题;2. 攻略向,一般玩家往往会关系这个游戏该如何玩可以玩得更好;3. 福利,平台会不会在活动、充值方面给到一定的优惠。
果盘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了问题库,但凡是用户回答过的问题,他们都整理了进来。在马朔看来,虽然这个问题库目前只收录了400多个问题,还存在完善空间,但就目前来看已经达成了以下两点:1. 下一个用户提问时,可以自动看到之前用户查看过的答复,平台可以尽快响应用户的需求,同时大大减轻了人工服务的强度;2. 用户的问题非常广泛,经常会涉及到一般平台不会涉及到的内容,长此以往能提升用户对平台的黏性。
对流失用户,果盘在客服体系中设立了用户回访,对流失用户进行召回。如果用户一周都没有登录果盘的任何产品,则会进入他们的回访候选列表,如果第二周还没登录,他们就会进行流失回访。果盘会根据VIP等级来确定玩家流失回访的紧急程度,通过回访来询问是否是平台的原因造成了这部分用户的流失。马朔透露了一个数据,“我们的流失回访召回能力比较强,能召回40%的用户。”
回访流程示意图
回访也是果盘非常重要的用户需求获取手段。通过回访,果盘总结出几点最常见的用户流失因素:1. 不想玩游戏了;2. 用户要玩别的游戏而这个平台上没有;3. 福利体系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针对反馈,他们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运营的目的:强化对用户的控制力
在马朔看来,用户喜欢优质游戏这一关键需求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但用户对服务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互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游戏行业已经到了用户运营为王的时代”。从用户需求出发来打造产品,会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此前行业普遍的认知是渠道为王,渠道推荐什么样的游戏用户就玩什么样的游戏。马朔认为,推荐游戏本身就是渠道的一种运营手段,大家说渠道为王,在于很多时候渠道推荐给用户的内容并不是他最想要的,长远来看,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按照用户的喜好和产品质量来推广,转化率才会更高。
“做运营,毕竟还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但另一方面,马朔相信用户运营就是一个对用户的控制力的问题,通过运营改变用户的口味也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会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给用户足够的空间,比如社区,当他真正融入到这个环境,感受并认可运营的诚意和服务,控制力就变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