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派乐玛,以及派乐族l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显示产业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文印发),发挥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信部组织修订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并于11月17日刊发。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共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205项,其中,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48项、原材料工业42项、装备制造业49项、消费品工业27项、电子信息与通信业39项。
其中,与显示产业相关部分,群智咨询(Σintell)特整理如下:
————————————
中国柔性显示高峰论坛报名火热进行中,目前已确定参会的部分单位:液晶协会、中国OLED联盟、广东触控协会、四川平板协会、南京平板协会、京东方、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阿格蕾雅、广州奥翼、北京大学、金张科技、3M、旭虹光电、康得新、盛波光电、派乐玛、三星、华为、TCL、联想、中兴、清溢光电、默克、万润、巴斯夫、LGD、龙腾光电、东旭光电、中电熊猫、尾池工业、嘉乐斯乐、苏州大学、上海微电子、合肥欣奕华、康宁、柔宇科技、乐凯锦富及众多可穿戴企业等。报名人数已超350人。
名额有限,欲参会请从速报名。
会议详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提升软实力,青春新作为|青年深入城市智理,让城市有温度有人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医疗、教育、养老、商业、政务……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革命性的转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上海的青年们积极适应行业的变化,和数字化进程一起撬动着未来。
同时,他们作为“数字土著”,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内在的敏感性。除了享受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红利,也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发挥他们的实干,一边充分考虑和包容“数字鸿沟”带来的各方面差异,一边用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
@银龄族
数字鸿沟 我们帮您跨越
张志强深入社区街道,帮助老人学软件、用手机。
健康码一扫,顺利通行;扫码支付,瞬间结账;看病购票,手机预约……数字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数字红利”,也在客观上成为很多老年人迈不过去的“数字鸿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快”与“慢”并不是对立的,我们既要迎合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又要尊重老人的“慢权利”,用暖心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慢”温情,是社会发展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应有之义。
“人总是会老的,数字化时代不能唯独少了老年人群体的身影。” 作为联通公司的一名普通客户经理,张志强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老年人打交道,也了解到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的各类难点。他说,作为一名家庭中的晚辈,更是深刻感受到老人目前“打车难”“就医难”等问题,以及对于新兴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张志强认为在城市飞速的数字化进程中,应重视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这个问题,自己一直希望能够为此贡献出青年人的一份力量,也展现一名央企员工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上海的郊区,存在大量的空巢独居老人,张志强积极推动5G+智慧养老项目的落地。目前率先在青浦、奉贤等区试点了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利用联通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测老人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等状态,平台统一管理,发生异常可及时通知家人与社区护工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
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50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成以上,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的“数字鸿沟”,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要有一颗爱心。2021年,上海市发布了数字伙伴计划,并在 “随申办市民云”APP上线了长者专版。张志强积极报名成为经信委“信息助力员”,深入社区街道,帮助老人“学软件、用手机”,讲解随申办长者专版的使用方法。之后深感自身一人力量有限,于是不断号召公司内部的青年团员共同参加上海市“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前期自身所积累的与老年人沟通的相关技巧经验与大家进行分享。
因联通志愿者们在营业网点、政务服务点的活跃表现,2021年7月上海联通被授牌成为首批“数字伙伴计划·上海市数字为老培训基地”之一。“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 张志强感悟到,在青年参与下,上海不仅仅是数字城市,也是一座更具温度的人民城市。服务好老年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是这座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乒乓爱好者
庞教练来教你打球
机器人训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球性。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老师和搭档“庞教练”越来越有默契了。以往要进行多球训练时,一个教练一般只能照顾到2个球员。而现在把发球的任务交给“庞教练”后,教练能够腾出手来观察3到6张球桌,同时看6个,甚至12个球员。“有了‘庞教练’,五六个球台,只需要一两个教练就足够了。” 中乒院副院长陈彬说道。
“庞教练”是何许人也?原来,自从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品化的庞勃特多球训练机器人入驻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训练馆里,上体的学生和教练都亲切地称它为“庞教练”。
“庞教练”提高了国家队的训练效率,为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提供了帮助,得到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一致好评。陈彬是大满贯得主丁宁的前教练,他强调:“机器人在陪运动员训练时,教练可以同时兼顾几张球台,全方位地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和步伐,给予更全面的指导,这在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在智慧训练馆中,一共有四台机器,都配备了鹰眼设备和延时系统。“球打过去,速度和轨迹、落地、网高都能采集下来。”而误差只在20秒的延时系统,也让运动员的动作能够马上反映在智能屏幕中,方便教练进行指导和分析。“技术动作准不准确,我们用录像来说话。”
在普及训练上,乒乓球机器人解脱教练员的双手和效率。另一方面,酷炫的机器外形也让孩子们青睐有加。“比起真人教练,孩子们更喜欢‘庞教练’。” 他笑着说。机器能够控制球在同一个落点,初学的孩子特别容易上手,“很容易打出节奏。”
据悉,第三代乒乓球发球机器人不仅具备类人化发球方式,还拥有运动轨迹分析模块、动作分析模块等应用,可通过手机APP便捷交互,实时反馈训练数据。目前的庞伯特能满足专业训练需求,也可以面向初学者开展教学。
“庞教练”这么厉害,教练以后会不会失业?对这个问题,陈彬倒没有什么危机感。“教练不会失业的。现在的‘庞教练’只能‘练’,不能‘教’。乒乓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运动。每个训练者的需求不一样,机器人的作用是让教练能有的放矢,进一步弥补教练人手不足的现状。”
教练负责“输出”,机器人负责“辅助”,这个模式的推广将成为可能。“在学习正手进攻时,我们提前编辑好课程和内容,孩子们先看视频学习,学好了再去跟机器人练习。机器人还会告诉他,在100个球里面,每秒12米的有多少个,每秒6米的有多少个……”
“从一个教练只能带两三个孩子,到一个教练负责一个班级三四十个人,都不成问题。”陈彬展望道。
他告诉记者,在上海体院的综合训练馆里,有一个派乐乒乓-SCDTT俱乐部。派乐是英文partner(搭档)的谐音,意为庞伯特是教练的好搭档,SCDTT则是超级教练乒乓球训练模式的缩写。中乒院还开了一门名为“机器人辅助乒乓球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而这门课的主角正是广受好评的“庞教练”。此外,中乒院围绕训练机器人编制了教材,以后训练和考核等系统都将被逐步开发。
@剁手族
AI导购 营造互动消费新体验
AI智慧美妆店和服装店。
“让AI技术潜藏在商街门店场景后,销量明显就提升了。”百联科创品牌&创新支持经理于婷正在向记者介绍别具一格的服装新门店。
在这家名为“MM服饰”的品牌店铺中,采用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3D全息激光投影成像系统,为消费者带来了虚实结合、光影交织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她拿起iPad控制系统,在界面上选出了花纹和图案,在投影的照射下,模特服装开始变换出多种颜色。
在应用前期,他们做过一个调查:最有效提高商品销量的方式就是增加商品品类,然而在线下购物环境,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实现商品的扩展的。
“现在有了AI,就像门店多一个全能‘导购 ’,爆品多一个品宣曝光。”于婷说道。在世博源这条AI商业街上AI三维量体、AI试衣、AI试妆等多个场景,带给消费者从头到脚的智能体验。最全面的身体数据、高精度3D人体模型、真人虚拟头部形象,海量服装选、配、试,从此告别“不会搭”的穿衣难题,解锁最美丽的自己。
“AI为消费者带来超强的商品体验感的同时,为商家赋能,虚拟具象化展示其限量商品、设计款商品,根据消费者信息反馈,优化商品供应链,实现商品数字定制化。”她说。
“在这条商业街,人工智能其实做的就是导购的工作,但又远远超过一个导购。”她又举了一个例子,林清轩门口的智能AI测肤仪不但会为顾客提供肌龄、肤色、肤质、出油、痘痘、斑点、黑头、毛孔、黑眼圈等一共13项检测,还会为定期前来的顾客形成自己的肤质曲线,检验自己的皮肤状况有没有改善,以此判断使用的护肤产品是否有用、生活作息是否规律等等。“它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帮助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同时数据反馈给商家可以从产品设计、生产等环节进行优化,实现数据推动产业互联。”
“我们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有‘选择困难症’。”在AI商业街上的“猫的天空之城”书店,炫酷的智慧书架帮助购买者终结选择困难。读者只需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名称、价格、内容概要、作者信息、读者评价等所有信息一屏俱览,解除了包装商品购买决策困难的问题。
此外,智慧书架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了解消费者行为。“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商品被拿起,拿起多久决定购买或放下,等等,”她表示,通过获取与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更有效、更科学地为商家进行场内布局优化、商品优化,实现“让我们更了解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喜爱我们”。
@小患者
“小白”做你的守护天使
“小白”配合医务人员一起工作。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智慧病房内,一名身高1.4米,顶着长方形脑袋,底座下装有滑轮的机器人——“小白”正在熟门熟路地进行查房、宣教。只见它逐一搜集患者体温、心率、肺部感染等数据,接着,又来到了一位即将出院的小患者床边,开始提醒家长要拿什么单子和证明,以及何时复诊。
“小白”的行动背后,来自呼吸内科殷勇主任的一道简单指令。“小白”的学名为艾菲仕(Air Face)智能医护机器人,是二代病区医护机器人,采用了人工智能算法,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并集成了数字智能听诊器等设备。
“在儿科,70%的患儿都是呼吸疾病,而在呼吸疾病中,70%的症状都有咳嗽。”殷勇说道,而咳嗽音作为重要判断依据,往往都是由家长向医生形容出来的。“有了‘小白’,自己能清晰地看到被准确采集的音调、波幅、时长。在未来,相关的APP会上线,家长在家里就知道小朋友的情况。”
其实,殷勇和“小白”的亲密合作很早就开始了。在疫情期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有湖北接触史的发热疑似病人特别开辟隔离诊区进行收治和筛查,为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智能设备“小白”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殷勇就曾通过“小白”对来自湖北恩施的5岁疑似患儿进行了床边会诊和远程查房,不仅对隔离诊区的医生开展了及时指导,也安抚了家长焦虑的情绪。
“有了‘小白’,无论是省外的患儿,还是隔离区的患儿,医生都可以全面系统地查看孩子近期的情况。”殷勇说道。二期更新中,“小白”还将“装备”上预测功能和提醒功能,更好地助力医生从多模态的数据中直达最精准的判断。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殷勇所在的智慧病房不止“小白”一个亮点。
在日常工作中,一面实时更新的智慧交班大屏已开始使用在临床交班中投入使用多时。传统交班记录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有了“智慧交班系统”自动对患者流转及特殊患者病情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原本需要手写的病历本,如今全部汇集在一块实时更新数据的“智慧交接班”大屏幕上,吸氧、置管、多重耐药感染人数也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数据在不断地积累,机器本身也在学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为临床创造真正的价值,我相信未来落地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智慧病房’将变得越来越智慧。”殷勇满怀期待地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张红叶